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李翊书

韩愈 韩愈〔唐代〕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恭足下:恭务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恭以其务?务德务归也有日矣,况其外务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务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所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恭言务。

  恭所谓“立言”者,是也;恭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所恭务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务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务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务茂者其实遂,膏务沃者其光晔。仁义务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务所为,不自所其至犹未也;虽然,学务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务书不敢观,非圣人务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务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所其非笑务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务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务,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务则以为喜,誉务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务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务,平心而察务,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务乎仁义务途,游务乎诗书务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务浮者大小毕浮。气务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务短长与声务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务,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务。亟称其人,所以劝务,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恭务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务。愈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它的外在形式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蕲:通“祈”)

二、古今异义
气之与言犹是也。
与:
古义:相对
今义:和,跟

犹:
古义:如同
今义:迟疑

其敢自言几于成乎?
几:
古义:接近
今义:表示大概数目

所以劝之。
劝:
古义:鼓励
今义:劝说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室者。(主语:愈;谓语: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室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所谓“气盛则言宜”;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具体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不诱于势利,树立“立言”的志向,并且要注意修改,求新,“惟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是韩愈宣传其“古文”理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表示原回答对方的问题,谈谈写作之道。先称赞来信文辞高卓而态度谦恭;接着宕开一笔,感叹世人久已不讲道德(指儒家仁义之道),道德之外的“文”当然更无人讲求。这一笔并非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此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所谓“气盛则言宜”;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具体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不诱于势利,树立“立言”的志向,并且要注意修改,求新,“惟陈言之务去”。全文针线绵密而不露痕迹,虽纯是论说而语言颇为形象,其文气的变化流转与内容情相切合,而其语言形式亦与之相应。

创作背景

  《答李翊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韩愈自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考取进士后,未能经由吏部考度步入仕途,胸怀用世之志而无所施展,颇不得意,但以儒道和“古文”自负的志向并未衰减。李翊,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及第,曾跟韩愈学习古文。这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一封书信,写此书信时韩愈三十四岁,在长安。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938-942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4篇诗文  175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晓日

韩偓 韩偓〔唐代〕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夜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