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北方有位美丽的女子,正端坐着弹琴。
从清晨到傍晚,不停地拨弄着琴弦,却弹不出动听的琴音。
(她悲诉道:)心中的忧愁如同打结的丝线,难以解开,我深深思念着我所钦佩的人。
我所思念的君子啊,你因公事远行,留下我这幽居的女子,心中满是苦涩与思念。
最初只说离别三年,到今天却是长久滞留,不能返回家门。
青苔爬满了门窗,庭院里野草杂树丛生。
飞鸟在青翠的墙角鸣叫,草虫也互相吟唱和鸣。
心中悲伤容易为物候所感动,俯仰之间不觉眼泪已沾湿衣襟。
真希望化作那清晨的疾风,拥有飞翔的翅膀,侍奉在你的身旁。
此词细腻描绘了思妇的深情厚意,开篇即以“北方有佳人”自喻,透露出思妇的自矜与高雅,而“鼓鸣琴”则成为她排遣内心忧思的寄托,端坐其前,更显其端庄与对这份情感的郑重。随后,“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细腻刻画了思妇日复一日、晨昏不辍地抚琴,却因心绪纷扰,终难成曲,深刻展现了其内心的烦乱与愁绪。
“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君子寻时役,幽妾怀苦心。”此四句揭示了愁绪的根源——对远方行役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先果后因的叙述方式,让人在恍然间被这份突如其来的深情所吸引,引领读者深入其境。
随后,词人巧妙运用插叙手法,回溯往昔,以“初为三载别,于今久滞淫”点出离别之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
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
父行,女以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上尔下虫)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