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岳忠武王祠

于谦 于谦〔明代〕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清山 一作:青山)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
当年号称中兴诸将的岳飞韩世忠没有一人投降敌人,反倒是朝堂上的奸邪小人主张屈辱议和。
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在寒雨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
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高奏凯歌了呢?

注释
浙河:浙江。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荒冢:荒凉的坟墓。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瓦剌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瓦剌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瓦剌大军。

简析

  《岳忠武王祠》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说诗人单人匹马渡过浙江,远望汴京城的巍峨宫殿;颔联笔锋一转,直刺敌人之心脏。诗人痛斥那些在中兴时期投降敌人的将领,以及主张议和的负国奸臣;颈联将目光投向自然与历史的交织,进一步加深对过往辉煌的哀悼;尾联既是对历史变迁的追问,也是对国家兴衰的沉痛反思。这首诗将个人感慨与历史沧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深沉而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南宋迁都的故事表明诗人反对迁都、坚守北京的主张。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见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朝廷因功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420篇诗文  5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傅瞿公式耜

王夫之 王夫之〔明代〕

公死天下知,不借青史字。
携手江陵公,同归钟山侍。
从来乱贼臣,未必安篡弑。
迟回须臾间,俄顷千尺坠。
追惟别公时,砌草承履綦。
白镝已飞攒,辕门犹鼓吹。
不复问苍天,微闻责偾师。
冬雷层云裂,丹血飞霰沥。
天恕自愤盈,公心如游戏。
玉镜映练江,东皋荇藻地。
清欢卜良夜,寸心托玄寄。
后死非鄙心,全归夫何惴。
孰知西台客,半响犬豕媚。
道广固不谋,任物自醒醉。
俯念奔行阙,孤洒忧天泪。
声影不相即,荐剡已先至。
遽上拂衣章,非敢为嫌避。
去就容孤欹,欢好益曲遂。
脉脉有幽期,清苦函莲薏。
矢之以盖棺,犹恐深怍愧。
白日虞山心,悬光照薜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之万之马

《庸闲斋笔记》〔明代〕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引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